LA专题 | 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 张皓翔 (荷)史蒂芬·奈豪斯 (比)卡洛琳·牛顿
/ 文章信息 /
健康蓝色空间设计: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Healthy Blue Space Desig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Blue Space Exposure and Perception into Design Practices
张皓翔 (荷)史蒂芬·奈豪斯 (比)卡洛琳·牛顿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4年7期39-47页
/ 文章亮点 /
1、梳理了3种人们日常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方式,归纳出4条联系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和公共健康的主要路径,丰富了自然健康研究的理论基础。
2、提出“收集主要健康证据—提炼关键设计概念—划分核心设计要素—转译实用设计知识”的4步证据转译框架,初步探索了从健康证据到设计实践的方法论。
3、展示了多种实时评估蓝色空间数量、可达性和可视性的方法以及利用众包数据提炼设计策略的示例,为实践者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工具支持。
/作者简介 /
张皓翔
男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与策略、数字化城市景观分析方法
(荷)史蒂芬·奈豪斯
男 / 博士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正教授、景观部门负责人 / 研究方向为以景观为基础的城市主义、区域景观设计、可持续城市发展、基于过程的景观设计、弹性海岸景观、遗产景观、数字景观和视觉景观
(比)卡洛琳·牛顿
女 / 博士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副教授、空间规划与策略部门负责人 / 研究方向为设计的社会空间维度、社会过程和建成环境的复杂关系以及欧洲和全球南方的空间设计实践
/ 文章精华阅读 /
健康蓝色空间设计: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Healthy Blue Space Desig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Blue Space Exposure and Perception into Design Practices
作者写作心得
摘要:【目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空间一直以来不断塑造着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因此,在响应健康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产生的健康效益纳入空间设计实践的可能性。【方法】基于对核心文献的检索和筛选,系统梳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以促进人类健康的主要路径,提出将健康证据转译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结果】基于3种蓝色空间接触感知类型,归纳出4条联系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和公共健康的主要路径:1)促进体力活动;2)降低有害暴露;3)提供心理效益;4)鼓励社会交往。提出了一个将健康证据转译为设计知识的四步方法论框架并结合已有证据和案例进行说明:1)收集主要健康证据;2)提炼关键设计概念;3)划分核心设计要素;4)转译设计原则、空间模式、评估方法。【结论】根据“分析—综合—评估”设计范式,探讨了从健康证据转化出的设计知识在设计迭代中的应用潜力,反思了方法论框架的双向互动优势,指出实践能够作为启发设计知识和提供健康证据的工具。
关键词:风景园林;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健康效益;证据转译;空间设计;数字工具
研究表明接触感知自然景观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正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在理论探索的同时需要思考将健康促进证据转化为设计实践的途经。
本研究从3个方面探讨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促进证据转译为空间设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论框架:1)总结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联系人类健康的4条主要路径;2)展示了将健康证据转译为实用设计知识的方法论框架;3)探索将方法论框架及转译出的设计知识落实到实践的潜力。
1 联系蓝色空间接触感知与人类健康的主要路径
本研究总结了将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和健康效益联系起来的概念框架,框架以人们对于蓝色空间接触感知为起点,引申出多条潜在的影响路径,最终将这些路径均汇聚于健康效益(图1)。具体来说,框架首先明确了人们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3种方式:1)间接接触感知;2)偶然接触感知;3)有意接触感知。接下来,进一步归纳出4条接触感知蓝色空间影响人类健康的路径:1)促进体力活动;2)降低有害暴露;3)提供心理效益;4)鼓励社会交往。
1 联系蓝色空间接触感知与人类健康的4条主要路径
2 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促进证据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虽然当前理论探索仍有待完善,但目前证据已足够支持应用于空间设计实践。据此,研究提出了一个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促进证据和空间设计实践联系起来的方法论框架(图2),该方法论框架分为6步:1)从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出发明确了4条健康效益产生的路径;2)根据4条路径整理已有研究并收集主要健康证据;3)将收集到的健康证据提炼为关键设计概念;4)将这些关键设计概念划分为5类核心设计要素;5)将总结出的前4类设计要素转译为实用设计知识;6)将实用设计知识应用在设计迭代。
2 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促进证据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2.1 收集主要健康证据
本研究收集了近5年讨论接触感知蓝色空间健康效益的代表性文献,从中提取出和设计相关的主要健康证据。
2.2 提炼关键设计概念
在系统收集文献健康证据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收集到的证据凝练为支持空间设计的概念并汇总进行词云分析,以明确概念间的重要性(图3)。
3 空间设计概念词云图
2.3 划分核心设计要素
研究对提炼出的设计概念进行了分类整合,划分为5类核心设计要素:可达性、可视性、数量、空间质量以及设计过程(图4)。其中前4类核心设计要素直接和空间干预目标相关并具有较强的设计工具转化潜力。
4 将设计概念划分为5类核心设计要素
2.4 转译设计原则、空间模式、评估方法
接下来,在以知识或证据为基础的设计范式流行以及对设计过程科学解读背景下(图5),研究将上述4类设计要素进一步转译为包含设计原则、空间模式和评估方法在内的实用设计知识。
5 对空间设计过程的解读
对于提升数量、可达性和可视性,研究分别展示了根据典型案例归纳而来的3种设计原则及对应的空间模式,并结合鹿特丹案例提供了实时跨学科的评估分析方法(图6-8)。
6 提升蓝色空间数量的实用设计知识
7 提升蓝色空间可达性的实用设计知识
8 提升蓝色空间可视性的实用设计知识
对于提升质量的设计原则,本研究展示了在利用众包数据进行场地分析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过程(图9,表1)。
9 提升蓝色空间质量的实用设计知识示例
表1 鹿特丹蓝色空间休闲运动行为和空间质量要素的回归分析
3 设计过程作为框架应用和反思的工具
上述转译出的设计知识可以合理地应用在设计的全过程。其中,评估方法可以支持分析和评估2个阶段,而设计原则和空间模式则可应用在整合阶段。
在设计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方法论框架的双向互动优势被进一步突显。一方面设计知识应用能为总结新的设计原则和空间模式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启发更加细致的证据探索(图10)。
10 将设计原则、空间模式以及分析方法应用在设计迭代
4 结果与讨论
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能够带来可观的健康效益,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首先简要归纳了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和健康效益联系起来的4条主要路径,进而分步提出了将健康证据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并结合鹿特丹的多尺度案例进行了阐释,最后反思了将设计知识纳入设计迭代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将健康证据具体化为实践应用的方法论,同时启发后续研究积极将框架扩展至健康城市建设的其他方面。
图表来源:
图 6 引自参考文献 [33];图 10 由作者根据参考文献 [39] 整理绘制;其他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 引用链接 /
引用本文:张皓翔,史蒂芬·奈豪斯,卡洛琳·牛顿.健康蓝色空间设计: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J].风景园林,2024,31(7):39-47. doi: 10.3724/j.fjyl.202311130516
Citation: ZHANG H X, NIJHUIS S, NEWTON C. Healthy Blue Space Design: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Blue Space Exposure and Perception into Design Practices[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24, 31(7): 39-47. doi: 10.3724/j.fjyl.202311130516
文章链接:http://www.lalavision.com/cn/article/doi/10.3724/j.fjyl.202311130516
长按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4-07刊首语 | 郑曦:多维感知与风景园林空间体验
全文开放获取 | 《风景园林》2024-07目录 | 多维感知与风景园林空间
专题导读 | 多维感知与风景园林空间 | 《风景园林》2024-07
LA新刊抢先看 | 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路径 | 翟端强 卓健
LA专题 | 在哪种运动状态下城市滨水界面形态对于人群视觉关注度影响最大? | 成实 郎蕾洁 杨翔宇
LA封面作品 | 上海彩虹湾公园——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都市棕地修复设计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4年7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刘昱霏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